近日,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赴中山調研科技創新工作,走訪了中山市工業技術研究院、通宇通訊、康方生物、蒂森電梯、邁雷特數控等機構和企業,詳細了解中山創新情況,強調要加大科技研發和引進力度,努力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到實處。
為此,“百名記者看中山之創新企業調研”系列報道,解讀追蹤中山企業的創新進程,展示中山在自主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的經驗和成果。
工業母機裝上“大腦”智能生產引領新未來
這幾日,中山邁雷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邁雷特”)的總經理林守金格外繁忙,剛剛答辯完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比賽,又在忙著籌備參加第三屆珠西裝備展和第六屆亞太國際生物質能源技術及設備展。
在邁雷特的展示廳里,擺放著兩款將在月底裝備展上亮相的產品,分別是數控深孔四頭槍鉆和全自動數控木工車銑中心。“它們分別是飼料模具機床領域和木工機床領域的創新產品,都能通過數控系統實現智能生產。”林守金說。
在日益重要的今天,掌握核心技術、不斷創新產品和模式,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選擇。作為中山的工作母機企業,邁雷特不僅生產硬件,同時突破核心的軟件技術,研發出工業安卓智控系統,為工作母機裝上“大腦”,以此來改變和定義傳統行業。
1、8年積累研發出智控系統
如果蘋果公司沒有IOS操作系統,很難想象其產品能有如今的市場地位;同樣,在工業制造領域,如果一款工業母機沒有自己的系統,產品就永遠只能受制于人。
數學專業出身的林守金,一直以來都有一個夢想,用數學語言定義制造,將制造變得具體可算。所以從開始創業的那一刻起,林守金就將目標瞄準在了軟件研發上,要通過數控系統實現智能制造。
“所謂人工智能,也就是通過大數據的抓取和分析,實現生產的智能化。”林守金說,無論中國工業制造2025,還是德國工業4.0,都強調工業大數據的應用。如果國內沒有掌握核心控制技術,設備互聯后數據就掌握在別人手中,在軍工或核心制造領域就相當于生產的東西沒有秘密可言。
現在國內傳統機床競爭力不強、利潤率低,就是因為沒有掌握核心的軟件技術,沒有定價權。“談到控制技術,我們會想到德國的西門子、日本的法蘭克,但中國在這方面的領軍企業還是很缺乏,所以我們要開發自己的控制系統,來定義和演繹這個行業的應用。”林守金說。
從2003年到2011年,林守金的7人團隊用了8年積累沉淀,不斷地嘗試糾正,并最終開發出核心軟件――工業安卓智控系統。“智控系統擁有4大硬件平臺、27款定制化系統,可以為不同行業量身定制提供成套解決方案。”林守金說,對于工業母機而言,沒有系統就等于沒有“大腦”,相當于一堆廢鐵。
智控系統的核心是數控技術,而數控技術的核心是多軸聯動控制技術,目前國內一般企業都是以3軸或4軸為主,邁雷特在工業應用上已經實現了10軸10聯動智能數控系統,最多可實現64軸。
“我希望中國的機床實現控制系統的突破,所以從創業到現在一直對軟件系統進行定制化研發。因為軟件系統可以對硬件進行定義,實現生態鏈的打造。”林守金說,軟件通過數據記錄和提取,可以從數據中挖掘行業使用規律,比如一個產品的使用周期和效率、不同產品運行的差異性等,通過數據反過來改進制造,以此實現智能制造。
2、飼料環模顛覆飼料生產模式
在剛剛結束的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廣東賽區上,邁雷特獲得了先進制造初創組的一等獎,獲獎的產品正是其項目模式:既生產機床,又為機床定制化工業安卓智控系統,實現軟硬件一體化。
如果說軟件的突破是最重要的一步,那如何將軟件應用到硬件上,實現產業化的生產,也是林守金一直思考的問題。目前,邁雷特主要將數控系統運用到三個領域:數控齒輪機領域、飼料及生物制粒機模具領域和木工機床領域。
